火神山電力建設,他們在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完工,卻說這輩子值了!
作者:中能電力 發布時間:2020-04-29 10:48:07 瀏覽:2482
燈火通明,熱火朝天。火神山醫院通宵施工期間,數千萬“云監工”在線觀看直播,但他們可能并不知道,高清的直播畫面背后,還有這樣一群人的默默奉獻,他們就是中國電力人。
山東電力作協作家姜鐵軍撰寫的報告文學《點亮火神山——來自武漢抗疫一線的報告》,記錄了這段堪稱“火箭速度”的建設故事,被收錄在作家出版社近日出版的詩文集《戰“疫”之歌》中。
姜鐵軍
“能參加火神山建設,這輩子值了”
一月初,姜鐵軍曾去武漢出差,當時的疫情還不嚴重。“我在湖北電力公司也有文友,就向他們了解了一些電力系統的防疫工作情況,算是一個簡單的采訪。”沒想到,回到山東之后,武漢的疫情急轉直下,各地火線馳援的消息不斷。
“全國各地、各行各業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去幫助武漢,尤其是一線醫護人員。”但姜鐵軍注意到,相對醫務工作者來說,其他行業受到的關注較少。“我知道,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,電力人做了很多工作,而他們的默默奉獻還不為人所知。把這背后的故事說出來,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。”
為了寫好這篇報告文學,他一方面通過媒體的報道收集素材、整理提綱,另一方面聯系新聞當事人或相關人士進行采訪,進一步了解故事的細節。
采訪過程中,很多小事讓姜鐵軍印象深刻。比如,有一位電力職工的奶奶,在得知孫子要去火神山參與施工時,就非常擔心,堅決不同意。這個年輕的小伙子又不敢反駁,就瞞著奶奶參加了火神山工程隊。到了工地的第三天,奶奶突然給他打來電話,“你撒謊,不是答應我不去火神山么?怎么還是去了?”后來,小伙子才知道,奶奶竟然學會了關注他的“微信運動”,并從步數變化上分析出孫子上了一線。
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。姜鐵軍還給記者講了一個細節,“火神山施工那幾天,幾乎天天下雨,工人們的工作服淋濕了,里面的衣服則是被汗水濕透。雖然天氣特別冷,但每個人摘下安全帽的時候,里面竟然都往外冒著熱氣,因為他們干活太賣力了。”
火神山醫院交工后,大部分電力職工都回到了原崗位。姜鐵軍告訴記者,由于施工中防護措施得力,所有的電力工程技術人員都沒有發生感染的情況。“當時在工地上是每隔三小時測一次體溫,隨時掌握健康情況。”而這次特殊的工程也讓所有參與者終身難忘,“很多同志都說,能參加火神山醫院的建設,當電力職工這一輩子值了!”
一半工作在冰冷刺骨的泥水中完成
1月26日晚間,美國紐約一家電視臺播出了一檔脫口秀節目。當主持人提到武漢要在10天建一座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時,現場的一位電氣工程師笑得前仰后合,他直言:“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醫院,建筑面積要3萬多平方米。先不說這么大的基建規模10天怎么完成,單是通電問題就解決不了!”這是報告文學《點亮火神山》的開篇。
就是這樣一個在國外同行眼中“絕對不可能”的任務,卻被中國電力人圓滿完成。
火神山電力施工(姜鐵軍供圖)
火神山醫院的建設速度舉世矚目,但對于其中的難度,“云監工”們可能并不了解。姜鐵軍介紹,對于電力施工部分來說,最主要的難度有兩點。“一是時間太緊,一般情況下同等施工規模最快也得半個月時間,而火神山只用了十天都不到。二是施工現場的地質情況比較復雜,從東到西有十幾米落差,而且工地上有上百個小水洼。最要命的是,這個工地上有一條110千伏線路需要改遷,后來因為醫院規模擴大又進行了二次改遷,這些都增加了施工難度。”
整個火神山醫院工地要敷設電纜8公里,因為施工期間連日下雨,其中一半的工作都是電力人在泥水里完成的。“他們跳進電纜溝,泥水淹過小腿,冰冷刺骨。管不了這些了,他們拿起長長的電纜,把它放進電纜溝里,按照作業要求一絲不茍……”
點亮火神山(姜鐵軍供圖)
大年三十晚上,工地為大家準備的年夜飯是簡單的盒飯。“因為下雨,腳踩在泥濘的地上發出呱唧呱唧的響聲,每人領一個盒飯,想找一個落腳吃飯的地方都沒有。他們蹲在地上,打開盒飯,操起方便筷子將就著吃。這樣的年夜飯,特殊而有意義……”姜鐵軍在文中寫道,“吃完盒飯,不能隨便喝水。很怕上廁所來回跑路耽誤時間,冒雨在寒風中能多堅持一會兒是一會兒。”
作為在電力系統工作了幾十年的老職工,姜鐵軍評價,火神山電力建設的成果,是電力人無私奉獻、敢打硬仗的精神體現。“有人說,火神山醫院的電力建設是中國電力建設的火箭速度,也是世界電力建設的火箭速度。它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。”
有感于電力人的擔當,姜鐵軍計劃在疫情結束后到武漢去做一個更全面的采訪,寫一部長篇報告文學《火神——湖北電力戰“疫”紀實》,把更多一線工作者的付出以及他們創造的中國奇跡,介紹給曾經日夜守候的“云監工”們。
轉載:互聯網